
# “岛”究竟是怎样的交互?——关于澎湃OS3超级岛的思考
Table of Contents
想了很久该如何评价HyperOS 3 Beta,思来想去都找不到一个确切的词去描述这次内测的大版本更新。那不妨从另一个点切入,我们聊聊这个“岛”。
HyperOS3发布后,国内外主流厂商全部上岛完成。从灵动岛(iOS)到原子岛(OriginOS),从流体云(ColorOS)到实况窗(HarmonyOS),从ProgressStyle(Google Android)到超级岛(HyperOS)。国内外厂商不一而同的选择了统一的范例-灵动岛,并且将它作为了自己系统的一部分。为什么?这或许是解决了信息爆炸时代人机交互的一大难题的一个方式。不过在这之前,我想首先先聊一聊我与”岛”的初见。
我与岛,从初见到思考
第一次了解灵动岛是高三,2022年iPhone14Pro的首秀。我还记得那个居家隔离的我看到苹果用这样的方式遮住了Face ID庞大的硬件挖孔,并将摄像头周围的区域巧妙的作为了活动的展示区。最初惊艳我的是它的动画,我并不认为它的功能能够带来什么。和很多人一样,我都认为它是”💩上雕花”的功能。
直到2024年,我换到了iPhone15,灵动岛再一次震撼了我。一旦成为使用者,我就忽略掉了绝大多数灵动的动画,忽略掉了挖孔本身的存在。所有会被注意到的,只有作为焦点的信息:打车、导航、音乐、计时、外卖等等。它们带来的便利让我意识到,在信息爆炸的时代,多任务处理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方式,让我们更快的注意到更高优先级的信息。
可是,iOS始终逃离不掉的点在于:受制于硬件设计,iPhone的“岛”永远是围绕着硕大的FaceID模组展开的。这意味着物理空间限制了灵动岛的内容显示。于是,我们看到iPhone的灵动岛的显示范围极为局限,一旦有较多信息要显示,就会大量挤占状态栏空间,从而造成了时间电量等信息的丢失。
安卓先行者的解决方案:流体云
后来换到了OPPO,流体云提供了安卓最全的适配——甚至一定程度上超过了iOS。这样的便利感与在杂乱中迅速聚焦有效信息的能力继续增加。
流体云的解决方案是违背iOS用户的直觉的:它通过单击的方式展开流体云,通过长按的方式打开对应的APP;流体云每次只能显示一个,如果有更多流体云会用小括号代表可以左右滑动;展开的流体云以堆叠的形式出现在屏幕上。
这无疑是OPPO对岛的形态的一个新思考:用单次信息显示,让用户聚焦在“最重要”的事上,同时辅以展开的形式,平铺地展示所有的“重要信息”。
最后上岛的澎湃,不断试错
**焦点通知,是小米在探索自己的“岛”的过程中的一个过渡产物,也是一个失败的尝试。**小米抓住了岛的本质:以一个高效的方式聚焦到实时重要的任务上 。然而,作为工程实践的焦点通知并没有做到这一点。它没办法展开,你必须下拉通知栏;它也占用了状态栏显示通知的宝贵空间…
换到小米15,我无一刻想念流体云带来的便利:相比焦点通知,它一次能显示更多的信息,可以直接展开而不需要下滑通知栏…
发布会上,金凡说:
岛对用户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方便了解正在发生,需要重点关注的信息。
这一刻我突然理解了我为什么喜欢灵动岛这个形式,不是因为它像苹果,而是因为它直观。即使超级岛以焦点通知的形式存在,我也会觉得它好用,因为它简化了交互。我不需要下拉通知栏看到所有的实时信息了,它像灵动岛一样可以一次显示多个实时信息,并且可以通过左右滑动的方式选择要显示哪些;它像流体云一样可以通过点击展开,并且快速查看所有信息;它像原子岛一样支持拖拽操作,不过它是拖拽分享岛的内容,而不是把内容拖拽到岛里;并且,它补全了流体云和原子岛的遗憾:是的,那个苹果用户快十年没用上的小窗功能,也被集成到了超级岛里。我不用再点击进入APP了,我只用下拉就可以用小窗的形式快速查看所有信息。最后发布的,集百家之所长的超级岛从交互上打出了新的高度。
但是,目前阶段的超级岛不是没有问题。动画简单,缺少灵动感,也会有些违和;适配应用还没有到O和苹果的量级。
但是这并不妨碍我给它很高的评价。就像澎湃OS3在很多地方成为一个了成熟的系统,它丢掉了一些自己的特立独行,但是它也给出了大家都有的东西的、属于自己的答案。